邯郸公教医院史略
邯郸公教医院即现在邯郸市第三医院之前身。原址位于现在的和平路和裕新大街交叉口的东北隅,占地3.1亩,为原天主教永年教区所开办的一所私立教会医院。
该院自1946年开诊到1958年被政府接收,历时十二年载,名振冀南,功垂后世!
一,崔守恂主教在邯郸火车站购地建房
1932年天主教永年教区崔守恂主教在邯郸火车站附近购地建房,以方便过往邯郸之神职和增加教会收入。
1937年秋,日军侵华,国民党撤退,邯郸沦陷,教产被日军占据。
展开剩余80%1945年秋,日本投降,邯郸解放,教产重归教会。此期,这里教产共计3.1亩,房屋60余间,分东西两院。时任成安总铎王子真神父,经与教区商议决定在此筹建孤儿园和医院两所。
王子真神父、简备德神父
1946年,王子真神父先后自成安、磁县、彭城等教会医院诊所,挑选圣神会修女和贞女多名,迁来10余名贫孤女童入住西院,成立孤儿院。
东院房屋粉饰一新,从磁县、成安等处取来部分药品和简单医疗器械,并由眼科大夫邢台张万桑任医师,圣神会修女和教友任医护人员,王子真神父任院长。
二,“邯郸公教医院”正式开诊
同年,3月1日“邯郸公教医院”正式开诊。后来张万桑辞职,由张克宽、赵德富任医师,并由简备德神父任副院长。
当时邯郸市公立医院尚未建立,公教医院以规模大、服务好,收费低,而远胜邯郸原有的若瑟医院等。
抗战结束,内战开始。邯郸马头镇一带的平汉战役为公教医院也带来了很大的灾难。战争过后,医院为走出困境,由成安、磁县调来医护人员数名,在医院西北处购地4.5亩,自种粮菜,又在院内自己加工米面,由修女和孤儿自制医用纱布。
简备德神父主持配制阿托品、樟脑、福白龙、奎宁、士的宁等二十余种针剂,自用兼销售。这样,医院几经努力,终于又走出困境,重新振兴。
三,逐渐发展成为一所以眼科为主的专科医院
1949年,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,公教医院为避免与邯郸镇内其他医院诊所的竞争,并据自我医疗优势,逐渐发展成为一所,以眼科为主的专科医院。
1950年,王子真神父调原成安公教医院实习生肖益民(又名“肖守身”)教友到邯郸公教医院任主治大夫,以接替张克宽大夫。
同年始,为壮大该院医疗队伍,在本院开始培育索冰清、蔡如晶、栗爱芹、李香兰、高金秀、易英杰、刘新爱、刘俊慧等十余名孤儿。
先后由马志成、刘智英、范成义、简备德等文化课,肖益民大夫主讲眼科医学基础知识。后有邯郸青年团、学联派人到医院作思想政治工作,还常带医院职工外出参观、开会、看电影,很快多人参加了邯郸卫生工作者协会等。
十余名孤儿,经过培育很快成为本院医护人员的主力军。这期间,医院平均每天门诊病号达二百多人次,住院病人达50余人,医院新建和翻新旧房二十余间。
四,当时公教医院员工多达40多名
当时的公教医院由王子真神父任院长,简备德神父副院长。
修女和贞女有刘志正、张慎安、李慎明、李慎奇、李刚毅、李文慧、李慎透、任宠照、李超见、薄爱珍、简爱珍、栗金玉、王明芳、范成义、张超仁、张慎诒、武清秀、任杰华等修女。
还有由孤儿培养长大的员工栗爱芹、蔡如晶、李香兰、高金秀、索冰清、刘俊慧、刘玉香、赵书云、易英杰、李银得、马兰婷等。
教友员工有刘智英(女)、康荣香(女)、肖益民、张志修、任振凯、康举贤、张金榜、周文章、韩日丰、逯春生等人。
公教医院以精医术,优服务和低收费,而名震籍冀南一带。
五,1958年公教医院改名为“邯郸市眼科医院”被政府接收
天有不测风云,人有旦夕祸福。1954年秋,院长王子真神父被捕,牺牲邯郸狱中。1957年秋,副院长简备德神父被捕,后死监外。
王子真神父殉道遗址
1958年7月22日,邯郸公教医院改名为“邯郸市眼科医院”,并被政府接收。交接仪式由邯郸市天主教爱国会王守谦主教、周庆云神父为代表。
邯郸市委派薛朝武任党支书,孟丙林任院长,由原邯郸公教医院眼科大夫王益民任副院长。起初医院大部分修女教友等员工留职不动。
名闻一时的天主教永年教区邯郸公教医院,至此宣告结束。
发布于:河北省淘配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