彭德怀,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主要创建人之一,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元帅,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、军事家。彭德怀元帅的军事生涯贯穿中国革命战争关键时期,其指挥风格以勇猛果决、善打硬仗著称,既有以弱胜强的经典战役,也有深刻反思的失利战例。毛泽东赞其“谁敢横刀立马?唯我彭大将军!”斯大林称“当代军事家”。
邓小平评价他为“党和人民忠诚的革命家”,其精神成为党性教育典范。彭德怀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,同年7月领导平江起义,创建红五军并任军长,开辟湘鄂赣革命根据地;同年11月率部上井冈山与毛泽东、朱德红四军会师,巩固早期革命根据地。土地革命战争时期,彭德怀任红三军团总指挥、中央军委副主席,参与指挥中央苏区前三次反“围剿”。在第五次反“围剿”中批评李德“左”倾错误,直言其“崽卖爷田心不痛”。长征中参加遵义会议支持毛泽东,指挥娄山关等关键战斗。
抗日战争时期,彭德怀任八路军副总指挥,1940年组织发动百团大战,破袭日军交通线,歼敌2.5万余人,提振全国抗战士气。敌后根据地建设期间,任北方局代理书记,在华北坚持游击战争,粉碎日伪军经济封锁与军事进攻,为抗战胜利奠定战略基础。解放战争时期,彭德怀坚守陕北,以2万兵力对抗国民党23万大军,运用“蘑菇战术”在青化砭[biān]、羊马河、蟠龙三战三捷,粉碎国民党军对陕北的重点进攻。指挥第一野战军发起扶眉战役、兰州战役等,歼灭马家军主力,解放西北五省。抗美援朝时期,1950年彭德怀任志愿军司令员兼政委,指挥五次战役将美军打回三八线,最终迫使美国签署停战协定,奠定新中国国际地位。彭德怀总结自己一生的军事经历,认为有4个经典胜仗,也有4个难以忘怀的败仗。这个4个经典胜仗,反映了彭德怀以弱胜强的军事艺术。
展开剩余63%第一个经典胜仗,1935年,彭德怀组织指挥的直罗镇战役。在毛泽东指导下,红一方面军设伏歼灭国民党军第109师。毙敌师长牛元峰以下千余人,缴获枪械3500余支,一举巩固陕北根据地,促成“西安事变”前国共力量对比转折。第二个经典胜仗,1940年,彭德怀组织和领导百团大战。当时抗日战争相持阶段,为打破日军“囚笼政策”,彭德怀发动大规模交通破袭战。105个团参战,作战1824次,破坏铁路474公里、公路1500公里,歼敌2.5万余人,粉碎了日军封锁,提振全国抗战信心,被日军称为“挖心战”。
第三个经典胜仗,1948年,彭德怀组织指挥的宜川战役。这是“围点打援”的典范,以部分兵力围宜川城,主力伏击敌援军,全歼胡宗南精锐整编第29军,击毙军长刘戡[kān],改变西北战场态势。第四个经典胜仗,1950–1951年抗美援朝前四次战役。以劣势装备指挥志愿军穿插分割联合国军。第一次战役:云山之战重创美骑1师;第二次战役:长津湖战役粉碎“圣诞节攻势”;
第三次战役:突破三八线占领汉城;这四次战役的战略价值重大,迫使美军退至三八线以南,奠定停战谈判基础。彭德怀在《自述》中也承认平生有过四次失败,分别是1932年的赣州战役、1940年的关家垴战斗、1948年的西府陇东战役和1951年的抗美援朝第五次战役。但瑕不掩瑜,彭德怀严于律己的深刻反思,恰恰体现了一名真正的共产党人实事求是的实践精神。
彭德怀以“雷霆之威、赤子之忱、松柏之节、冰雪之操”铸就了不朽的军事家形象,其战略思想与人格精神至今仍是中国军事遗产的核心内涵。
人民战争理论,强调根据地是武装斗争根基,主张军队需紧密依靠群众,通过政策与模范行为赢得民心。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,提出“战略上以弱对强,战术上以强击弱”,在陕北以运动战歼敌;朝鲜战场首创夜战、近战战术抵消美军装备优势。他提出国防现代化思想,1954—1959年任国防部长期间,彭德怀主张精兵建设,裁减数量、提升质量,实行义务兵与预备役结合制度;自力更生,发展国产战略武器,建立独立国防工业体系;科学治军,推动正规化训练、强化军事科研与后勤体系。他善打逆风局,如朝鲜战场以“运动防御”抵消美军火力优势。
他注重士气激励,铁原战后含泪慰问士兵:“祖国感谢你们!”。他具有反思精神,公开检讨败仗责任,如赣州后请毛泽东重回指挥岗位。彭德怀的军事生涯是中国革命战争史的缩影,胜仗彰显其“谁敢横刀立马”的胆魄,如百团大战破囚笼、朝鲜战场御强敌;败仗则揭示战争复杂性,从赣州攻坚到铁原血战,每一役都是对后勤、情报、指挥体系的锤炼。其军事遗产不仅在于战术创新如“围点打援”等,更在于败仗后的深刻反思——这种“胜不骄,败不馁”的特质,恰是人民军队从弱到强的精神密码。彭德怀耿直刚烈,坚持真理,1959年庐山会议直言批评“大跃进”错误,遭错误批判免职;1974年受迫害含冤病逝,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平反。
发布于:江西省淘配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